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郑野甫字序 宋 · 章望之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五、《皇朝文鉴》卷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二九
鸟兽与人,杂生于世,鸟兽之形,有头足毛羽之异。
吾人者,因其形之一类,概以其物称之,人之形同,莫可辨者。
古之人以名名人,出其父祖之命,以为识别。
后之人因名配字,以义类相符,非谓有劝沮之殊,欲令人人行其名字也。
故有因义以配物;
有因物以配义;
有因名之文损益藏显而字乃反之;
有因名之物,遂以其实配之。
是以因义以配物,如耕之于伯牛,如由之于子路
因物以配义,如赤之于子华,师之于子张
字反名,如商之于子夏,偃之于子游;
物配实,如长之于子长,予之于宰我,是其意也。
今之人不究本初,以意起事,或谓此名也,宜充之以是道;
彼字也,可行之于终身。
虽失古人之心,犹未离乎告人以善也。
然而以名字自守,于吾道之门,固已狭矣。
郑子名叔熊,其友字以正夫,子不安其说也,命为言其理以易之。
夫子学于古人,闻深而见博,又以行谊自潜,不待正夫之字然后劝也。
请字之曰甫,以附于因物以配义者。
如曰不已质哉?
为赋《白驹》之卒章曰:「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其生如玉云者,谓其来非外也。
上书言赵高 秦 · 李斯
 出处:全秦文
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
妾疑其夫,无不危家。
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
田常简公臣,爵列无敌于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阴取齐国,杀宰予于庭,即弑简公于朝,遂有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
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
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
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
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史记·李斯传》)
王安石熙宁四年四月1071年4月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切以知人之难,虽圣人不免有失。
如尧之为君,可谓圣人矣,禹曰:「知人则哲,能官人」。
「惟帝其难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
何迁乎有苗?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此言尧亦难乎知人也。
孔子之为师,可谓圣人矣,曰:「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亦难乎知人也。
夫知人之道,古圣人以为难而不免有失,则今之人不逮于古圣人者,其得自谓无难无失乎?
然在参于众人,不以一己之爱憎,而定人之贤否,则知人庶乎其无失者矣。
恭惟陛下圣德天纵,负知人之哲,茍知之则用之无不当。
然天下百官之众,岂能尽出于圣知乎?
则必责在宰相也。
今居宰相之任者,独王安石
臣谓其人之文章、之德行、之政事,信为宰相
唯于知人之道,或恐不能无失焉。
以臣之愚而观之,其失在于以一己之爱憎而定人之贤否而已。
臣请以既往之事明之。
只如吕公著者,王安石始而爱之,遂力荐之以为天下之贤也。
一旦言青苗不便,终而憎之,遂力排之,以为天下之不贤也。
陈升之者,王安石始而爱之,遂力荐之,以为天下之贤也。
一旦言乞罢条例司,遂力排之,以为天下之不贤也。
韩绛者,王安石始而爱之,遂力荐之,以为天下之贤也。
一旦于陜西捲助役钱榜,终而憎之,遂力排之,以为天下之不贤也。
薛向者,王安石始而爱之,遂力荐之,以为天下之贤也。
一旦言助役钱不便,终而憎之,已沮之劾之矣,非远必将力排以为天下之不贤也。
至于李常之类,不可胜纪。
其始徇,则爱之荐之以为贤,其终违,则憎之排之以为不贤。
知人之道,岂若尔哉!
然既往之事不足复议,臣之所忧者在于将来也。
安石之位,今已为宰相,则尊于往时矣。
其势也,渐执而专矣。
人知徇之者得路,则刻薄者望风而进矣。
人知违之者得怒,则阿谀者登门而隋矣。
以阿谀而被用者,唯富贵是图,必无正人之理。
以刻薄而受知者,唯沽激是务,必无爱人之道。
戾之者日去,顺之者日众。
戾之者日去,则间或有守之君子也;
顺之者日众,则其间或诡随之小人也。
陛下之任安石也如此,而安石不能知人,爱人之徇也,而憎人之违己也,如此,虽陛下保安石,必不作过。
若万一有擅权专恣之事,既附之者众,而无敢违之者,则陛下何由而知乎?
安石实不作过,若万一有思虑不及之政事,而行之有害于时者,何人敢与安石言之乎?
观其爱人之徇己而力荐之,憎人之讳己而不肯用,虽有敢言之者,安石其肯舍己而回乎?
上孤而下执,臣之所忧在于将来者,此也。
臣愿陛下体察安石于知人之道未尽,凡百除注,无只信其爱憎,而更参之于众人,则天下幸甚。
臣未受命为御史中丞以前,未尝敢以一言上闻,诚知陛下信之之笃,徒以取憎于执政也。
今既受命为御史中丞矣,则不惮诛谪而言之,乃其职尔。
臣每闻其门下人议论俱稍有违安石意者,遂相与呼为流俗之议也。
以今观之,流俗之议安可忽诸?
无使将来之视今日,或有如今日之视去年也。
边事,外也;
民政,内也。
外忧如皮肤,内患如心腹,可得谓之必无哉?
臣谓今日之后只有顺之者,而无复有忤之者,不同于既往也。
乞陛下以宗庙社稷为念,以天下生灵为念,而无重违安石一人之意。
凡百除注,或有未得知人之美者,乞参之于众人,或出于圣断裁正之。
事物根原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二六、《北溪大全集》卷五
又尝因是而推之事物之间,其根原之所自来皆天也,敬献愚衷,其当否焉。
夫天之生人,首不能如禽兽之秃其顶,则欲使人庄以冠;
身不能如禽兽之氄其毛,则欲使人蔽以衣;
趾不能如禽兽之刚其爪甲,则欲使人束其体则,正其衣襟冠履,乃天所以命于人如此也。
若裸袒徒跣,则岂其天?
而专事华靡之饰,亦岂其天哉!
天之生人,赋以臀,欲使之能坐;
赋以足,欲使之能立。
则坐当如尸,立当如齐,亦天所以命于人如此也。
若箕踞跛踦,则岂其天?
而专事释子之盘蹑,亦岂其天哉!
天于人,饥不能使之不食,渴不能使之不饮,则饮食者,乃天所以使人充饥渴之患者也。
若厌之者为道家之辟谷,而溺之者又穷口腹之欲,则岂其天哉?
天于人,昼不能使如夜之晦,夜不能使如昼之明,则昼作而夜息,亦天所以使人顺阴阳之令者也。
若昼而为宰予之寝,夜而为禅定之坐,则岂其天哉?
以至头容之所以当直,目容之所以当端,手容之所以当恭,口容之所以当正,皆莫非天也。
不然,则天于人必偏其头,侧其目,参差其手,飘摇其吻而生者矣。
视之所以当思明,听之所以当思聪,貌之所以当思恭,言之所以当思忠,皆莫非天也。
不然,则天于人必瞽其视,聋其听,槁其貌,瘖其言而言,而其所以视听言貌非礼之具,亦必元与形俱生矣。
又至冬之所以当裘,夏之所以当,出门之所以当如宾,承事之所以当如祭,见齐衰之所以当变冕,瞽者之所以当貌,乡党之所以当恂恂,宗庙之所以当便便,亦无一而非天也。
不然,则天于人元必皆无是等事,而吾身之所接元亦必不复与是遇矣。
由是而观,凡事物所当然,皆根原于天命之流行,非人之所强为,决不容以忽而易之者。
人之所以周旋乎其间,只奉天命而共天职耳,茍于此而容其私心,便是悖天命而废厥职。
不审事物间,只如此推之是否?
少傅桓荣(为太子时) 其一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阳以童蒙,承训九载,不深达师意,而猥见褒奖,非其实也。
夫《五经》之道广大,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宰予以徒亲事孔门,闲邪以度,犹尚怠懈昼寝,况于不才者乎?
苟非其人,道不虚受。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者,归道受谢,非所敢闻袁宏《后汉纪》八)
重奏 曹魏末晋初 · 安平王孚
 出处:全晋文卷十四
伏读圣诏,感以悲怀,辄思仲尼所以抑宰我之问,对思所以不能已已,甚深甚笃。
然今者干戈未戢,武事未偃,万机至重,天下至众。
陛下以万乘之尊,履布衣之礼,服粗席槁,水饮蔬食,殷忧内盈,毁悴外表。
而躬勤万机,坐而待旦,降心接下,仄不遑食,所以劳力者如斯之甚。
是以臣等悚息不宁,诚惧神气用损,以疚大事。
辄敕有司,改坐复常,率由旧典。
惟陛下察纳愚款,以慰皇太后之心(《晋书·礼志》中、《宋书·礼志》二、《通典》八十,等重奏。)
郡侯行年九十以诗见赠敬以次韵历叙平生以鸣谢臆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龟巢稿卷十七
延陵野老家业儒,旧壁颇有先人书。
童年愚钝不努力,涉猎五经多缺如。
二十而冠三十娶,取友必端无佞谀。
春秋四十五十馀,发犹未白颜犹朱。
才如袜线不知耻,光范门前曾自誉。
六七八十成潦倒,兴来尚复歌吴趋。
今年九十常昼寝,谁敢效尤扳宰予
云山万叠作图画,松风一壑鸣笙竽。
双眸渐昏耳渐聩,面壁寂寞如僧居。
焉知府公特尚齿,赠以大篇明月珠。
老夫得之感勤渠,雀跃起拜不用扶,合室稚老俱驩虞。
马先生(《白孔六帖》八)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
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度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
帝以问先生:「可动否」?
对曰:「可动」。
帝曰:「其巧可益否」?
对曰:「可益」。
受诏作之。
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
作山岳,使木人跳丸踯剑,缘絙倒立,出入自在;
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巧百端。
此三异也。
先生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又患发石车,敌人之于楼边县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
欲作一轮,县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县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
尝试以车轮。
县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
精通见理,闻而哂之。
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
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
所短者巧也。
马氏所长者巧也;
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
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
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
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
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
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
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有以政,试游、夏以学矣。
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
何者?
县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
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
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
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
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
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
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
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后之君子其鉴之哉!
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
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
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
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裴子者,裴秀
安乡侯者,曹羲也。
武安侯者,曹爽(《三国·魏·杜夔传》注,参辑《意林》,《北堂书钞》一百十一,《艺文类聚》四十四,《初学记》十二,《白孔六帖》八,《御览》三百三十六,又五百八十一,又七百五十二,又八百二十五)
答群臣请易服复膳诏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绖于草土,以存此痛,况当食衣锦,诚诡然激切其心,非所以相解也。
吾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必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
相从已多,可试省孔子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也。
言及悲剥!
柰何柰何(《晋书·礼志中》、《宋书·礼志二》、《通典》八十。)
孟子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长兴集》卷三二
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
从流而下,则狎于鄙慢;
从流而上,则乐于僭侈。
关之有征,抑游者也。
王者之禁游惰末作,故有里布屋粟、关市漆林之征。
政事修,民不失其业,然后禁可行也。
故《周官》国凶札,则弛关门之征,但讥而已。
文王孟子之时,天下之政不可谓之修,民之不失其业者盖鲜,故孟子欲去关市之征。
文王去关之征而不及于市。
关,所以待天下之民;
市,则吾国中也。
文王之国中与孟子之时,法度固宜有閒矣。
大夫左右国人皆曰贤,又见其贤焉,然后用之;
大夫左右国人皆曰可杀,又见其可杀焉,然后杀之。
此待大臣之道也。
若群臣庶人,则公卿士师之事也。
孟施舍之勇,养其在己者;
养其在己者,至于无惧而后已。
北宫黝之勇,养其在外者;
一养其在外者,至于视万乘犹匹夫而后已。
曾子曰:「自反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曾子为能养其在己者,则子夏之所养可知矣。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言三者均,见其一则见其二也。
孟子则有重轻焉:「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则心重矣;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则言轻矣。
故曰:「志,气之帅也」。
虽然,「持其志,不可以暴其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
壹之为言专也。
气不可以专守,以志为之重也。
知志之为重,而不能守其气,反足以动其志,则夫蹶者、趋者是也。
孟子曰:「说大人者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此持其气也。
「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在我者,皆古之志也,吾何畏彼哉」!
此持其志也。
「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浩然,充完也。
屈伸俯仰无不中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憾,至大也。
是则受,非则辞,不可以势劫,不可以气移,至刚也。
可则进,不可则退,可则行,不可则止,直其义,虽难不辞,非其义,虽微不茍,至直也。
义集于身,则气充于心,尽其忠而无所慊于天地之间者,养之之至也。
小人之气,固有杀身而不可毁缺者,然而异乎君子者,非道与义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舜有事焉,非以其为仁义而后为之也。
人皆有是心,舜能勿忘而已。
求仁义而为之,所谓正心与助长者也。
「市廛而不征」,廛谓市中之居,工商之肆是也。
自依园廛之法,不当复征其货。
古者市廛皆无征。
孟子曰「征商自此贱丈夫始」,是盖生于后世也。
法而不廛,谓商之无市居者,有司以法治之而已,不必有廛乃得为市也。
战国急于征求,无市籍者皆不得货易,至秦汉犹存此令。
孟子欲令为市者不必有廛,有廛者勿征其货也。
廛无夫里之布。
夫里之布,圣人以抑游惰,于廛而责夫里之布,非古之道也。
「子路,人告之以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己有善,则愿以与人;
人有善,则乐取于己;
皆有为也,则舍己而从人。
兼有三者,舜其所以为大欤。
辞十万而受万,非欲富之道也。
以卿为不可为,而以卿之禄而为之,何以异于是?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
八家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以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虽田九一,田中之庐,家二亩半,出于公田,其实亦什一也。
国中之地不可以为井,则无同养之法。
故使人人自出什一之赋,谓园廛之在国中者。
治世之民无职则耕,未有无事者。
国君使之治公田,亦曰藉曰助,偕其力,十一而已,尝有无事之民可使而耕者。
卿大夫圭田五十亩,躬耕不可,使人则无可使者,故曰絜田。
所谓絜者,絜然取其五十亩之入而已,其实则食五夫之田也。
以其不受地,净入其租,故曰絜,以别私田也。
古者,士大夫有田有禄,盖有常职者,有常禄而又有田以祭,所以等丰凶,与民同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其民有道,得吾之心,斯得民矣。
我之所欲者,与之聚之,我之所不欲者,勿施之也。
扬雄曰: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心矣。
天下之心虽众,一人之心是也。
一人之心,吾心是也。
知吾之与人同也,安知人之不与天下同哉?
《诗》云:「执柯伐柯,其则不远」。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敩学之道,来学焉,则吾所以教也;
有问焉,则吾所以告也。
今于其教也,不待其来学;
于其告也,不待其有问,非敩学之道也,好为人师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
辟,法也。
政,政事。
行,德行。
平其政,平其行,示人以法而已。
杠梁不时,有司之责也。
《诗》云「尹氏大师维周之氐。
秉国之钧,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平其政也。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平其行也。
贤不肖之閒,相去不能以寸,为父兄言也。
所以乐有贤父兄者,以其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养不才,则其父兄之贤与不肖相去不能一閒。
利者,对不利而为言也。
在人也,顺之者谓之利,逆之者谓之不利。
在器也,之者谓之利,椎者谓之不利。
在水也,行者谓之利,壅者谓之不利。
在动也,便者谓之利,违者谓之不利。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者,则故而已矣。
故者以利为本」。
故犹常也。
役于物者,非其本性也。
顺利而无所凿者,天命也。
故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行其所无事者,水之利也。
动而莫不顺利者,尽其性也。
舜由仁义行,孔子从心所欲不踰矩,顺利之至也。
行而不失其贞者,尽其情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贞之至也。
故《易》曰:「利贞者,性情也」。
然则性情之尽者,利与贞而已矣。
小人之为不善,非便之也,役于物而不知也。
君子之于义,未必皆便之也。
至于便之,而后出于性。
思之而尽其义,始条理也;
行之而尽其道,终条理也。
知及之而不能胜其任者,力不足也;
力足以至于古人,而义未必尽合者,知不足也。
宰我、子贡、有若,其智皆足以知圣人矣。
柳下惠、伊尹则皆能任圣人之事者也。
盖皆有所不足,此孔子所以集大成也。
耳目能受,而不能择。
择之者,心也。
故物交物,则引之而已。
心则不然,是则受,非则辞,此其所以为大也。
从耳目口体而役其心者,小人之道也。
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
为之而不至者,才也。
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止。
今汝画」。
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讨者,治其罪也。
伐则致力而已,不敢有所治。
诸侯有加地之见于经者,《易》曰:「康侯有锡马、蕃庶」。
锡马,加命也。
蕃庶,进地也。
《诗》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诸侯固有加地之道也。
有加地之道,则必豫有以待之。
取诸邻而与之,不可也。
故其始封也,虽曰百里,豫有以待之,则有至乎五百里者。
故殷之邦畿,周以为一公二侯,邶、鄘、卫是也,虽表其地而未能有也。
鲁之百里之地五而有其地,所以异于先王之制也。
善不至于诚,不尽其心者也。
尽其心,则性也。
知性,则知天矣。
天之与我者,存而不使放也,养而无敢害也。
是之谓事天。
寿夭得丧,我不得而知,知修身而已。
身既修矣,所遇者则莫非命也。
所谓修身也,不能穷万物之理,则不足择天下之义。
不能尽己之性,则不足入天下之道德。
穷理尽性以此。
小人之乐于食色,没身不厌,诚欲之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若小人之诚于食色也,乐莫大焉。
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耻莫耻于不知耻也。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声,闻也。
善政善行作于此而闻于彼之谓声。
《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言也;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声也。
君子之道四:其君安则容,其君安则悦,是事君人者也,君不幸则死之。
不为一君存亡,社稷安则容,社稷安则悦,是安社稷臣者。
君危社稷则去,社稷不幸则死之。
天之所与者与之,天之所与者与之,不为一姓存亡,视天而已,天民也。
其终也,顺受其正。
皇皇忧天下之不治者,墨子之道也。
块然无情于万物者,老子之道也。
有命有义,正己而物正者,大人之道也。
行至于大人,尽矣。
指其所化谓之圣,指其所以圣谓之神。
恭敬者,币之未将者。
币者,所以符恭敬而非所以为本也。
诚悫者,恭敬之实者也。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以虚拘。
伯高之丧,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
孔子曰:「异哉,使我不诚于伯高」!
好名者能让千乘之国,好义者让不足以言之。
善者仁之质,不忍者仁之动。
性之命于天者莫不善也,杂于物然后有不善者。
人之常不善者,德之害也。
全其常者谓之仁。
仁、人一也。
仁言其德,人言其体。
四体不具,不足以为人。
仁亦如此而已矣。
如是者,仁之质也。
由是善也。
怵于心而为不忍者,仁之动也。
言其术,虽一日之不忍,谓之仁可也。
言其人,小有不足而谓之人则不可。
孔子、孟轲之言仁,指其事,则虽一牛羊之不忍而谓之仁。
指其人,虽管仲、须无不得为仁,而颜渊、仲弓犹告之以所未至。
其为仁则同,所以命之者异也。
貊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言之于人也,憎之则滋多,强自修而已。
《诗》曰:「肆不殄厥愠,亦不愪厥问」。
不可者欲之,小人也。
可者欲之,可谓善人矣。
徒知其可欲而未能有诸己,未信其为君子也。
有诸己,则可谓信人矣。
《书》曰:「敬修其可愿」。
善射者之教人,志于彀而已,能者从之。
今之与杨墨辨者,如追放豚,随而教之,不受而去,则又从而招之。
所以自处者既屈,而欲其听者之必入,可谓惑矣。
「有布缕之征」,布,泉也。
缕,布帛也。
秀州崇德县建学记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一、《长兴集》卷二四、《至元嘉禾志》卷二五、万历《崇德县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二六、嘉庆《石门县志》卷三、光绪《嘉兴府志》卷九
韩退之为《处州孔子碑》,曰:「自天子而下得通祀而遍天下者,惟社稷与孔子
然其祀事皆无如孔子之盛。
所谓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者,此其效欤」!
予常以谓退之失言。
祀事之盛衰,其得失在后世,孔子何与焉?
使孔子无一豚肩之享于墟墦之间,何损其为圣人?
以舜禹之巍巍,不待有天下,至孔子乃待祀事然后尊欤?
其智足以知圣人,孟子独称宰我、子贡、有若。
如子路亲事孔子而师之,然犹有所不说。
孔子为难,则其誉孔子固宜难也。
治天下国家,其上至于无以加,下至于匹夫贩妇得有其四体发肤者,舍孔子之道不可。
此天下所共知者,圣人之迹也。
至其卓然有所立,虽颜子欲从之而有不能者。
故先王择天民宿艾舒大之才,以为公卿乡老,使率其属以兴四方之俊异。
礼乐法度,秋阳江汉以暴濯之,犹惧其不能进。
茍为不至于此,而仅循其末流,则道或几乎息矣。
吴越多山,而湖泽渐其下,其枝者涯渚之间不辨牛马
崇德居山泽之介,孔道四出。
战国之时,阖庐、勾践尝大战于槜李、禦儿之间,裂其地而守之。
至今墟垄网络,稻蟹之利,转徙数州。
元丰八年括苍吴君伯举为是邑也,始为之筑宫庙以祠孔子,聚学者,择经师而教之以义理行能,不茍使之为文章诵习,务中有司之程而已。
培高为堂,宴有贰室,缭以环庐,丰约称事。
四方闻令贤,皆来学,唯恐在后。
崇德为远邑,县令为小官,兴材赋工,动触吏禁,非笃诚自信强有才者不能任也。
此其成就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
偾犀象、决鸿鹄之器,非深山大谷则无以养其材。
执规矩而求之者,不视其材视所养,则沈沈之室,执规矩者所视也。
养之以先王之所待以兴者,而不徒循其末迹,则其为役也不为茍美矣。
明州雪窦山资圣寺第六祖明觉大师塔铭治平二年二月 宋 · 吕夏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明觉禅师语录、《延祐四明志》卷一七、《四明图经》卷一一、《雪窦寺志》卷六
夫真空不空,是有无證;
寂灭不灭,是往来相。
佛以权实一法,开顿渐之径,使随器而趋之,有不离道场得大智慧,有难行苦行为人天业。
日月为明矣,而盲者不见睫毛;
舟枻可济矣,而溺者沦于波浪。
人之未有恶明而忘济者,其心一也,其途异矣。
昆蚑之性,群行食啄,倦则息,触则避,求所以安乐,不待教而能也。
人之于贵贱贫富寿夭得丧,不知自然之分,爱恶悲欣,廉贫静躁,纠缠桎梏,无所解脱。
昼劳形骸,夜动梦寝,至于老死,且不知息。
彼昆蚑知所以安乐,人顾不能也。
佛之教人,推性命之际,以极天地之外,乃至观身如掌中物。
传付法宝,不寓文字,是谓禅那。
山岳之大,有时而泐,金石之刚,有时而刓,形器之用也。
我则异于是,无去无住,无取无离,不见于内,不见于外,不见中间。
自利义也,利他仁也。
是谓涅槃妙心诸佛法印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
佛以授摩诃迦叶,传僧伽梨衣,以待补处出世,为成道之符。
自是衣法相传,二十有七世香。
至王子初入中国,谥曰圆觉
圆觉传大祖大祖传鉴智,鉴智传大医,大医传大满大满传大鉴,大鉴藏衣传法而已,大慧继之,大寂承之,其后皆以所居称。
若天皇、龙潭、德山,雪峰、云门、香林、智门,其世次也。
禅师讳重显字隐之,大寂九世之孙,智门之法嗣也。
俗姓李氏,母文氏,以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大师遂州
始生瞑目若寐,三日既浴,乃豁然而寤,屏去荤血,不习戏弄。
七岁,有僧过其门,挽持袈裟,喜不自胜。
闻梵呗之声,辄泣下。
父母问其故,恳请出家。
父母执不可,师不食者累日。
咸平中终父母丧,诣益州普安院仁铣师,落发为弟子。
大慈寺僧元莹,讲《定慧圆觉疏》,师执卷质问大义。
至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伺夜入室请益,往复数四,莹不能屈。
乃拱手称谢曰:「子非滞教者,吾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子其从之,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师于是东出襄阳,至石门聪禅师之席。
居三岁,机缘不谐,聪谕之曰:「此事非思量分别所解。
随州智门祚禅师,子之师也」。
师乃徙锡而诣之,一夕问祚曰:「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祚招师前席,师摄衣趋进,祚以拂子击之,师未晓其旨,祚曰:「解么」?
师拟答次,祚又击之,师由是顿悟。
寻往庐山林禅师道场,问之曰:「法尔不尔,云何指南」?
林曰:「只为法尔不尔」。
师遂拂衣而退,众皆股栗。
有毁于林者,林谕众曰:「此如来广大三昧也,非汝等辈以取舍心可了别也」。
师辞往池州景德寺首座,为众解肇法师《般若论》。
知州曾公会以果子抵于地曰:「古人云,不离当处常湛然,即今在何许」?
师指景德长老曰:「只此长老亦不知落处」。
曾公云:「上座知也,不得无过」。
师曰:「明眼人难瞒」。
师南游杭州,住持苏州洞庭翠峰,嗣智门也。
未几,曾公出守明州,手疏请师住持雪窦资圣。
苏人固留不可,师曰:「出家人止如孤鹤翘,去若片云过顶,何彼此之有」?
雪窦本智觉禅师道场,智觉雪峰五世孙,备传琛,琛传益,益传韶,而寿继之,智觉其号也。
一法同源,而地有盈虚,师之至犹家焉。
决潢污,变清泚,掖躄偃,争迅驰,州邦远近,辐辏座下。
驸马都尉和文李公表锡紫方袍,侍中贾公又奏加明觉之号。
师住持三十一载,度僧七十八人。
先是,门弟子建寿塔于寺之西南五百馀步,一日命侍者洒扫塔亭,行至山椒,历览久之,曰:「自今过此,何日复至」?
左右皆大惊。
众迎师还,师坚指塔所,众皆号泣。
随至塔前,或曰:「师无颂辞世耶」?
师曰:「吾平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屦衣盂,散遗其徒。
有问疾者,留食,殷勤与之约曰:「七月七日复来相见。
其夜盥浴整衣,侧卧而灭。
时皇祐四年六月十日,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
七月初六日入塔,如师之约。
呜呼,师得妙用善机,不敢诸法,能知去来、达性命。
故方是时升堂皇、游墙藩者,悟性相体空,顿息万缘,为大乘法器,曰义怀、在和,凡百五十人,传其法于天下。
彼遮护意根,网绊初心,背觉合尘,逐念流徙,得少为多,妄立知见,虽三诣投子,九陟洞山,师亦援手濡足,而无以救之。
是犹孔子之有宰我孟子之有盆成括,非其师之过也。
自师出世,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裒记提唱语句诗颂,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凡七集。
师患语之多,而其徒怆然犹以为编捃有遗,盖利他之谓也。
余得其书而读之,二十馀年,虽瞻仰高行,而录利所縻,无由亲近。
使得稽首避席,沾彼法雨,觉悟尘劳,庶几可教者,今蔑如之何。
师辞世十有三年,碑表未立,馀杭僧惠思撰《行业录》,与其徒元圭、觉济大师悟朋继踵,褒文请铭。
跂慕之心,重之以门人之请之勤,抑有待耶?
愚公叩壤以移山,虽不量力,其诚则至矣。
谨焚香再拜,系之以铭曰:
噫惷愚,背本源。
一念,生二根。
胜与劣,驷马奔。
嗜所得,自诈谖。
失大道,南北辕。
艾至老,愉朝昏。
正遍觉,人天尊。
迷者挽,溺者掀。
朝暾出,彗霾云。
渴得浆,寒得薪。
悟报化,知非真。
趣安隐,摆客尘。
王叔生,广佛事。
破六宗,应弹指。
法来东,非会际。
信衣传,只履逝。
五山真法器。
立积雪,殊其臂。
忍非忍,得法髓。
债必偿,有裔嗣。
皖公潜,佛日翳。
翩南游,立如椔。
乞解脱,彊哉慧。
攘蜂虿,神兵卫。
破头峰,众云从。
横六气,酾二宗。
教任意,任懒融。
黄梅儿,陌上童。
阙七相,了诸空。
圣服劳,杵臼佣。
和心偈,掊争锋。
夜南骛,怀是逢。
帝稽首,晞下风。
舟复新,叶归丛。
有道得,无心通。
世有承,四众依。
灯相绩,埙应篪。
师异禀,自孩提。
斥腴隽,蹈圣梯。
慈固挋,不得施。
恭孝,终苴缞。
铣落发,莹质疑。
汉之东,得我师。
抉盲瞆,柞荒菑。
昔无有,今委蛇。
遇沾洽,发萌荑。
淫蛙鸣,钟未簴。
鱼目藏,明珠吐。
岿二山,下担负。
来万里,足茧踽。
訇春雷,披蛰户。
辩缚解,诀去住。
沃醍醐,𣂏甘露。
百五十,胄蕃庑。
穷车辙,诵句语。
瞻骨肉,轴绘素。
远胡越,近杖屦。
捐粗相,悉开悟。
山茀郁,泉咿幽。
虎迹交,鼪猱啾。
塔门閟,樛。
天南垂,海彪彪。
囊破褐,笈单裯。
来环绕,五体投。
名彊身,禄饱喉。
狃怨憎,甘鲍鱐。
睨真乘,等赘疣。
庆我生,辩蕃莸。
蕲诱掖,邈无由,瑑坚石,摅忧。
治平二年乙巳岁二月五日
高骈云南 晚唐 · 胡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牒。
前件木夹。
万里离南。
一朝至北。
开缄捧读。
辞藻焕然。
奖饰过多。
欣慰何极。
实以昨同边镇。
才到藩篱。
且按此朝之旧仪。
未委彼国之新制。
不知鹤拓
惟认苴咩。
尚呼南诏之佳名。
岂见大朝之美号。
要从微耗。
且是所宜。
伏承骠信
王化风行。
君德云被。
雕题屈膝。
鴃舌折腰。
卉服来庭。
毳裘入贡。
盖以深明豹略。
精究龙韬。
波伏西天。
草偃南土者。
然侵轶我华夏。
无乃不可乎。
将谓我皇帝有所负于彼邦。
边臣有所负于彼国。
虑彼直我曲。
获罪于天。
是陈木夹申怀。
用贮荣报。
及披回示。
已见事根。
止于囚系使人。
放归彼国。
始乎小怨。
终此深雠。
吞噬我朗宁
虔刘我交阯
取我越巂
犯我益州
若报东门。
乃及再四。
夫物居中者尊也。
处外者卑也。
是以众星拱之北辰。
百谷趋之东海
天地尚不能违。
而况于人。
我国家居天之心。
宅地之腹。
四方八表。
莫不辐辏。
亦由北辰之于东海也。
诚知土地山河。
归于有德。
虽云有德。
亦须相时。
苟无其时。
安可妄动。
明公博识多闻。
岂不见仲尼乎。
仲尼之圣踰尧舜
颜子之贤过夔龙。
六合茫茫。
无立锥之地者。
盖无其时也。
适使孔子生于秦末。
胡亥之乱。
颜回闵损宰相
子路冉有领将军
子贡宰我充行人。
子夏言偃典书檄。
虽六合鼎沸。
可期月而定也。
当此之时。
刘项只可都头
韩彭不过部将耳。
圣人虽有帝天下之德。
而无帝天下之时。
终不妄动。
子路欲使门人为臣。
以为欺天乎。
及自叹曰。
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
吾已矣夫。
止于负手曳杖。
逍遥倚门。
告终而已。
王莽不识天时。
符坚不知历数。
妄恃强富。
争帝乾坤。
以百万统师。
来袭后汉
光武以五千之旅。
破于昆阳
坚以六十万精兵。
寇于东晋
谢元以八千之卒。
败于寿春
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
国富兵强。
何足恃之。
周王仗箠于岐山
汉祖脱褐于泗水
高祖起自陇州
明公只知其一。
未知其二。
见其形未知其兆也。
今与明公陈之。
望审参焉。
周公公刘之德。
殷纣之暴。
刳剔孕妇。
涂炭生灵。
剖贤人之心。
断朝涉之胫。
三分天下而二归周。
文王率诸侯而朝之。
武王观兵孟津
八百诸侯不期而会。
尚曰彼有人焉。
未可图也。
退归修德。
观乎圣人去就。
岂容易哉。
微子去。
比干剖。
箕子奴。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
国人弃之。
武王方援旗誓众。
一举而灭者。
盖天夺殷而与周也。
皇帝宵衣旰食。
肩尧踵舜。
父事三老。
兄友百僚。
推赤心于比干腹中。
悬白日于微子头上。
诸侯合德。
百姓欢心。
天下有人圣如周王
家有姬旦
户生吕望者乎。
汉祖帝尧之德。
秦皇无道。
并吞六国。
恃宇宙一家。
焚烧诗书。
坑灭贤哲。
筑长城于紫塞。
造阿房于皇州。
鬼母哭蛇。
人臣指鹿。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
国人弃之。
是以陈胜一呼。
天下响应。
汉祖西入。
星都聚者。
盖天夺秦而与汉也。
皇帝方崇诗书。
任贤哲。
卑宫室。
恤黔黎。
野无歌凤之人。
朝有问牛之杰。
天下有人英如汉祖
家有韩信
户生张良者乎。
高祖承元元之德。
遇隋炀荒淫。
徭役不均。
征敛无度。
竭民生之财产。
为巡幸之资粮。
虎噬偫贤。
猱蒸庶母。
浮沈辽海。
疏凿汴河。
今年东征。
明年西伐。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
国人弃之。
是以高祖应天顺地。
奄有四海者。
盖天夺隋而兴唐也。
皇帝方澹泊声色。
杜绝巡游。
梦卜宰辅。
倚注藩屏。
思成垂拱。
恶习干戈。
皇天方赞。
国人方欢。
天下有人雄如唐祖。
家有敬德
户生元龄者乎。
仆虽自绛纱。
素耽黄石
既探师律。
亦识兵机。
奉诏镇压三巴
抚安百姓。
思敦礼乐。
耻用干戈。
每伤虞芮之争田。
念姬周之让路。
苟不获已。
即须训戎。
且蜀地数千里
郡列五十城。
户口之多。
士卒之众。
可以挥汗成雨。
吐气成云。
盖缘从前元戎。
皆是儒者。
有昧见机而作。
但守升平之元规
虽分常忧。
不教民战。
是以彼国得以深入。
无备故也。
仆示之以三令。
教之以八阵。
鼓声而进。
钲动而退。
甘与之共。
苦与之均。
义等埙篪。
情犹瓜葛。
悦礼乐而敦诗书。
务耕桑而聚谷帛。
使家藏甲冑。
户贮干戈。
赏罚并行。
公私共贯。
既识三略。
便可七擒。
不惟喝倒不周。
亦可劈开太华。
况彼国自长庆以来。
搔扰益部。
杀人之父。
孤人之子。
掠人之妻。
鳏人之夫。
焚人之庐舍。
使人暴露。
剪人之桑麻。
使人寒冻。
人怨恨。
痛入骨髓。
仆乘其众怒之势。
示其暴怨之门。
况抱鸡搏狸。
不繇人教。
乳犬敌虎。
自是物情。
既仗宗庙之威灵。
兼统华夏之精锐。
若乘流纵棹。
下坂推车。
岂劳心哉。
仆官是宰衡。
位当侯伯。
披坚执锐。
虽则未曾。
济河焚舟。
平生所贮。
彼国将帅之强弱。
邦国之盈虚。
坐可酌量。
何烦询诱
且六合之外舟车不至。
圣人不言。
彼国在圣人不言之乡。
舟车不及之地。
纵主上英哲。
人臣俊乂
亦犹烛龙衔耀。
只可照于一方。
春雷振声。
不能过于百里。
天与不取。
谈何容易
夫天有五贼。
见之者昌。
彼国纵晓六韬。
未娴五贼。
而欲泥封函谷。
水灌晋阳
何其谬哉。
五贼者。
夏桀张罗。
殷汤祝网。
是以仁而贼不仁也。
殷纣剖生人。
周文葬枯骨。
是以德而贼不德也。
齐国厚徵薄贷。
鲁国厚贷薄徵。
是以恩而贼不恩也。
项羽义帝
高祖举哀。
是以义而贼不义也。
陈后主骄奢。
隋文帝恭俭。
是以道而贼不道也。
能行五贼。
兼晓六韬。
方可夺人山河。
倾人社稷。
朝未有五失。
彼国徒自陆梁。
以此推之兴亡可鉴。
何劳远离庭户。
始识安危。
久习韬钤。
方明胜负。
而妄要姑息。
不务通和。
回示荒唐。
一何乖戾。
罔念孔颜之知命。
翻效坚之覆车。
交阯丧亡。
可知人事。
新都失律。
足见天时。
若望降尊。
便希抗礼。
但百谷不趋东海
众星不洪北辰。
则不可议也。
苟未如是。
则不可改图。
管仲入周。
不受上卿之礼。
苏武在北。
无亏中国之仪。
事有前规。
固难更易。
况小不事大。
春秋所诛。
若彼直曲。
恐招天殃。
既彼傲谦。
何患神怒。
见已训齐士卒。
调集糗粮。
或玉露垂
金风动
建鼓数里。
命车指南。
巂吊民。
渡泸会猎。
齐鲁之夹谷。
绍秦赵之渑池
便是行人。
岂遗佳策。
皇帝圣旨。
已具前缄奉闻。
臣下不复多谈。
恐乖忠告。
谨牒。
王式 东晋 · 杜夷
 出处:全晋文
宰我欲短三年之丧,孔子谓之不仁。
王式不忍哀怆之情,率意违礼,服已绝之服,可谓观过知仁。
伯鱼、子路,亲圣人之门,子路有当除不除之过,伯鱼有既除犹哭之失。
比之,亦无所愧。
励薄之义,矫枉过正,苟在于厚,恕之可也(《通典》九十四,大兴三年淮南中正王式,继母先嫁,有继子。后嫁父,父临终,继母求出,父许有遗命。及父亡,母制服积年,后还前继子家。及亡,与前夫合葬,追服周。国子祭酒杜夷议,以为云云。)
宰我 东晋 · 王廙
四言诗 押语韵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
翩翩宰我,首名言语;
志表义章,英辞风举(《初学记》十七)
剧暑出局径归打睡踰月不奉正甫谈绪且顿寒诗盟有诗见问辄次韵谢不敏 宋 · 虞俦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早归伏日莫踌躇,昼寝从教笑宰予
奠枕清风招我老,揽衣阅月向人疏。
宁无酒共公荣,亦有诗成阿买书。
须待雨凉寻旧约,只今旱火况焚如。
游方壶(赵醇道相拉把酒,饶簿述古同之。别后述古寄诗,次韵以谢) 宋 · 邓深
 押词韵第四部
摘胜寻幽须携壶,人生偷取醉工夫。
楚天云净秋雨馀,王孙招客追观娱。
昼寝忽来唤宰予,道有方壶宜同趋。
江神解事驱龙鱼,水波不兴清风徐。
柔橹咿哑人歌呼,美酒满载不待沽。
登亭忻与竹鹤徒,有径深稳醉何虞。
住处领略贪须臾,频频改席殊趑趄。
湘流渺渺含碧虚,孤烟落日不可模。
市尘彼岸自一区,嘉木奇石邻座隅。
亭下蒲帆逝不居,往往望此如仙都
近对岳麓翠屏铺,上头目力到重湖
昔年登览杖扶,清凉甘露来香厨。
相看不远迹尚疏,济胜之具空踟蹰。
兴尽请以岁月书,仇香洒墨鸾凤如。
别后寄我诗成图,为问画家传本无(同上书卷二二五六引邓绅伯诗)
魏氏春秋评 其十五 文帝居丧大飨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三
昔者先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内节天性,外施四海,存尽其敬,亡极其哀,思慕谅闇,寄政冢宰,故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
夫然,故在三之义惇,臣子之恩笃,雍熙之化隆,经国之道固,圣人之所以通天地,厚人伦,显至教,敦风俗,斯万世不易之典,百王服膺之制也。
是故丧礼素冠,郐人著庶见之讥,宰予降期,仲尼发不仁之叹;
子颓忘戚,君子以为乐祸;
鲁侯易服,《春秋》知其不终。
岂不以坠至痛之诚心,丧哀乐之大节者哉?
故虽三季之末,七雄之弊,犹未有废缞斩于旬朔之间,释麻杖于反哭之日者也。
逮于汉文,变易古制,人道之纪,一旦而废,缞素夺于至尊,四海散其遏密,义感阙于群后,大化坠于君亲;
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
至于树德垂声,崇化变俗,固已道薄于当年,风颓于百代矣。
武王载主而牧野不阵,晋襄墨缞而三帅为俘,应务济功,服其焉害?
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居诒厥之始而坠王化之基。
及至受禅,显纳二女,忘其至恤以诬先圣之典,天心丧矣将何以终!
是以知王龄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魏志·文帝纪》注)
题朱仁奉先生印草 清 · 夏子龄
 押尤韵
先生不佩六国之相印,亦不愿封万里之通侯。
黄金斗大那用悬肘后,但愿手持寸铁剔抉唐宋刻画秦汉摹商周
我昔从师游之无不识童蒙求。
先生口授兼指画,案上累累落落堆琳球。
方圆凹凸宽短修,位置妥帖如山邱。
小者密致大雄杰,胸有成竹无全牛
砉然使刀如使笔,直似神禹龙门凿石分河流。
须臾忽作龙蜒蜿,又似仙山风雨离合来罗浮
纵横变幻缥缈不可测,但见霏霏玉屑青毡稠。
娲皇炼就五色石,红泥著纸蟠文虬。
鱼龙欲走蝌蚪跃,力出字外锋中遒。
我亦废书叹奇绝,先生得意不我尤。
烟云易过眼,今已十四秋。
南山石烂古铜朽,雪泥爪印飞鸿留。
丹云万朵已成帖,命我纸尾书长讴。
师云颜回可铸,我愧宰我难雕搜。
作诗恐聚六州铁,见谱胜获千金裘。
噫,邈斯贾蔡不复作,秦篆汉隶幻灭如浮沤。
先生好古精意泐金石,会见珊瑚铁网争相收。
横泖杂言二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蚁术诗选卷之三、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广厦人来少,青山远对门。
缓潮通曲港,高树接遥村。
井记袁崧宅,乡连宰我墩。
行唫聊适兴,心迹未须论(袁崧宅宰我墩皆在数里间遗迹存焉)
按:(附考横泖在平湖县东四十里亦名谷水又名谷泖谷泖之分为长泖东泖出东泖则华亭界矣馀见前谷水考)